政策支持

1.山东英才学院鼓励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文件、实施情况及效果

    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进一步加强学院课程建设,推动学院教学改革的深化,根据《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教高【2003】1号)和《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学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与评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课程体系的改革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不断完善和加强精品课程建设。    

 (1)精品课程建设的政策支持

    近年来,学院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加大投入力度,有规划、分层次、分步骤对精品课程建设层层把关,逐步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质量。这些文件主要有:《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近五年课程建设规划》(鲁英才院字【2003】48号);《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精品课建设指标体系及评价标准》(鲁英才院【2004】16号);《关于加强高职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鲁英才院字【2005】17号);《山东英才职业技术学院关于高职精品课建设的经费投入和奖励办法》(鲁英才院字【2007】30号);《关于鼓励教职工进修学历学位的管理办法》(鲁英才院字【2008】22号);《山东英才学院教学工作奖励办法》(鲁英才院字【2008】87号);《关于公布山东英才学院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要求及评审指标的通知》(鲁英才院字【2009】120号)。    

 (2)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体系完善    

    学院成立了精品课程建设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明确教务处为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的具体职能主管部门,负责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制订精品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加强对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校级精品课程申报评审办法,负责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组织工作。明确精品课程负责人制度,课程负责人为项目负责人,负责本门课程建设与申报工作的统筹。信息办和文化处作为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技术支撑实体,负责教师课堂录像制作、网页制作、材料上传、网络维护等技术工作,并建立学校专门的精品课程建设网站,确保网络平台的畅通。    

 (3)师资保证    

    学院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主要采取了如下做法:一是注重吸纳校外的优秀人才;二是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和具体措施,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三是以老带新,注重老年教师对青年教师的言传身教,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培养课程组建设的后备力量。    

 (4)鼓励课程组的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    

    教学研究是教学改革的先导,学院通过教学研究立项扶持精品课程组的教师开展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研究,将课程改革和教学研究有机的结合,使课程建设改革向纵身方向发展。            

 (5)加强精品课程建设的检查与评估,促进精品课程的滚动性建设    

    学院严格按照精品课程的有关规定,对精品课程按照相关的精品课程评价标准进行定期和随机性检查,从而督促精品课程进行滚动性发展,为学生学习提供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学习资源,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6)资金保障    

    为加强和促进精品课程建设,学院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保障:国家精品课和省级精品课在建设资金上学院按照1:1配套支持,校级精品课程每门给予3000元建设经费。另外,学院鼓励教师参与精品课程建设,国家级精品课学院给予150000元奖金,省级精品课程给予30000元奖金,校级精品课程给予1500元奖金。    

2.山东英才学院对本课程后续建设规划的支持措施


    幼儿英语教学法(本科)如能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按照山东英才学院对获得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建设的规定,将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进行支持:

 (1)政策支持
    按照学院文件精神,每年对省级及以上精品课程进行专项经费投入,每年5万元,三年为一个周期。每年拔付3万元资金作为教学团队成员学术交流、进修、学习培训的专项经费。
 (2)项目支持
    学前教育专业作为校级重点专业和山东省高等教育特色专业,每年有200余万元的建设经费,这些经费主要用于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立项,对于省级精品课程,在项目审批、资金拨付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倾斜。
 (3)教学资源建设方面的支持
    学校建有信息中心,下设电教管理室,专门负责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维护与管理,为团队教师多媒体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提供技术支持,不断丰富网络教学资源。

 (4)制定团队建设规划
    明确《幼儿英语教学法》课程建设目标,实行责任制管理,每位课程团队成员实行分工合作,发挥团队成员团结协作优势,激发每位成员的潜能。运用制度和经济杠杆,实行激励竞争机制和目标管理,在团队内部构建良好的合作、竞争机制,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并把效能性管理与过程性管理相结合。建立系统科学的教学检验和培训制度,构建教授、讲师、助教“传、帮、带”的机制。强调团队负责人的引领作用,指导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及科研能力。


 


收藏】【打印文章
  • 上一篇:没有了!